您现在的位置是: 堆糖网 > 世界 > 太学-太学和国子监

太学-太学和国子监

2020-03-21 10:07作者:堆糖网 157人阅读

简介一、太学 国子监与太学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但同时,“国子监”出现后,“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学”是传授知识,指向

一、太学

国子监与太学可互称,经常用太学来指代国子监。但同时,“国子监”出现后,“学”与“监”不同的含义说明了二者在承担两种功能上的不同分工,“学”是传授知识,指向教育和最高学府的功能;“监”是督查监管,指向国家教育管理的功能。

国子学或国子监,是在中国古代封建社会的教育管理机关和最高学府,其具备了两种功能,一是国家管理机关的功能,二是国家最高学府的功能。国子学的设立相对于“太学”而言,除了是国家传授经义的最高学府外,更多的承担了国家教育管理的职能;

太学

西周时期国家的最高学府称为“太学”,夏商周,大学在夏为东序,在殷为右学,在周有东胶,而周朝又曾设五大学:东为东序,西为瞽宗,南为成均,北为上庠,中为辟雍。到了汉代,在京师设太学,为中央官学、最高学府,太学祭酒兼掌全国教育行政。隋代以后改为国子监,而国子监内同时也设太学。

国子监(国子学)

国子监是中国古代隋朝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又称国子学或国子寺。

一太学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太学搜狗太学360太学

二、太学和国子监

翰林院从唐朝开始设立,初时为供职具有艺能人士的机构。

1,自唐玄宗后,翰林分为两种,一种是翰林学士,供职于翰林学士院,一种是翰林供奉,供职于翰林院。翰林学士担当起草诏书的职责,翰林供奉则无甚实权。晚唐以后,翰林学士院演变成了专门起草机密诏制的重要机构

2,有“天子私人”之称。在院任职与曾经任职者,被称为翰林官,简称翰林。宋朝后成为正式官职,并与科举接轨。明以后被内阁等代替,成为养才储望之所,负责修书撰史,起草诏书,为皇室成员侍读,担任科举考官等。地位清贵,是成为阁老重臣以至地方官员的踏脚石。

太学是中国古代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

太学之名始于汉代。太学作为汉后国学,与之前的国学不同的是确立儒学为正统学问。西汉在长安设太学,东汉、西晋在洛阳设太学,东晋在南京设太学。

国子监是中国隋代以后的中央官学,为中国古代教育体系中的最高学府;同时作为当时国家教育的主管机构,隶属礼部。国子监具有一定程度的监国功能,可以弹劾官员和国政,尽管这功能自宋朝以后已不甚明显,而国子监自创建以来最明显的三个功能则是:

1协助国家举行科举考核;

2负责对国家最优秀学子的教育工作;

3规管士子的德行、操守。

作为古代中国的最高学府,在先秦以前,周代称辟雍,虞舜时称上庠,五帝时称成均,汉以后称太学。隋朝以后称国子监,清末废除科举制度,国子监撤销。

二太学和国子监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太学和国子监搜狗太学和国子监360太学和国子监

三、国子监的学生叫什么

国子监是古代全国的最高学府。其学生主要有落第举人,各省最优秀的秀才,勋戚功臣的子弟。上课的老师都是精通儒学经典的官员,甚至包括礼部的尚书与侍郎。所以国子监的学生能够高中的几率是比较大的。此外,在明朝早期国子监的学生也有直接被皇帝起用最后成为高官的特例。

国子监算得上是最古老的大学了——而且是皇家学院。国子监的领导不叫校长,而叫祭酒(这名称确实体现了儒家的传统),别小瞧祭酒,他也执掌着四品官印。至于学生,则叫监生。

国子监是培养大学生的,贡院则是高考(或考研究生)的考场。明清两代,朝廷一般每隔3年举办一次会考,地点选在京师。明洪武四年(年)是首届,在南京夫子庙附近的贡院举行。永乐九年3月,将全国科举会考地点移至北京。明朝时南京也有国子监,北京的这一座是后成立的,相当于它的分校吧。直至清光绪三十年止,500多年里两朝共举行进士考试201科,取中进士人。国子监内最吸引人的就是那块饱受风雨摧残的进士题名碑了,镌刻着所有进士的姓名。

三国子监的学生叫什么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国子监的学生叫什么搜狗国子监的学生叫什么360国子监的学生叫什么
更多关于太学
更多相关:百度太学搜狗太学360太学

Tags:文隽

堆糖随机推荐

堆糖探索

网名:堆糖

职业:部落开发工程师

现居:互联网堆糖部落

站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