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堆糖网 > 世界 > 五寺-太常寺卿

五寺-太常寺卿

2020-10-19 16:36作者:堆糖网 294人阅读

简介一、五寺 1、 广济寺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又称“弘慈广济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刹之一,中国佛教协会设于此。年,广济寺被国务院确定

一、五寺

1、

广济寺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又称“弘慈广济寺”,位于北京市西城区阜城门内西市路口,是佛教著名古刹之一,中国佛教协会设于此。年,广济寺被国务院确定为汉族地区佛教全国重点寺院。

2、

潭柘寺寺位于北京西郊门头沟区东南部的潭柘山麓,距阜成门41公里。

潭柘寺坐北朝南,背倚宝珠峰,周围有九座高大的山峰呈马蹄状环护,这九座山峰从东边数起依次为回龙峰、虎距峰、捧日峰、紫翠峰、集云峰、璎珞峰、架月峰、象王峰和莲花峰,九座山峰宛如九条巨龙拱卫着中间的宝珠峰,规模宏大的潭柘寺古刹就建在宝珠峰的南麓。高大的山峰挡住了从西北方袭来的寒流,使潭柘寺所在之处形成了一个温暖、湿润的小气候,因而这里植被繁茂,古树名花数量众多,自然环景极为优美。

3、

法源寺

法源寺是北京现存最古的巨刹,在宣武门外教子胡同南端东侧,占地约平方米。始建于唐初。原名悯忠寺,明改崇福寺,清雍正十一年改建后更名为法源寺。法源寺可烧香礼佛,有江南水乡般的后园,是中国佛学院所在地。

门票5元地址法源寺前街7号交通10路车到回民医院,6、109路教子胡同下车。

贴士法源寺在牛街附近,可以顺道去尝尝回民小吃。

4、

白塔寺其实本名为妙应寺,有著名的锥形白色佛塔,也是重要的庙会举办地。

门票20元开放时间

地址西城区阜成门内大街交通102路白塔寺下车,103路西四下。

5、

智化寺黑色的琉璃瓦盖顶,是北京保存最完整的明代木结构建筑群,有独特的传承了500年的音乐,属中国五大古典乐钟之一。

门票20元地址东城区禄米仓胡同5号交通44、800、750路等公交车在雅宝路下车。

贴士中小学生凭票免费。

6、东岳庙道教正一派在华北地区最大的庙宇。

门票10元地址朝阳门外大街141号交通101、109、110、112路神路街下车。

7、大钟寺因寺内珍藏一口明代永乐年间铸造的大钟,所以称为大钟寺。

门票10元,交通302、367、361等多路车可达开放时间

8、白云观金庸小说经常提到的全真派的著名道观,也是北京现存规模最大的道观建筑。春节庙会人山人海

9、戒台寺戒台寺

戒台寺位于北京市门头沟区的马鞍山上,始建于唐武德五年公元622年,原名“慧聚寺”。辽代高僧法均在此建戒坛,四方僧众多来受戒,故又名戒坛寺寺内因拥有全国最大的佛寺戒坛而久负盛名。

10、八大处公园位于北京市西郊西山风景区南麓

是一座历史悠久、风景宜人的佛教寺庙山地园林,是新中国诞生后北京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北京市一级公园、国家级景区,北京市精品公园。素以三山比肩而立、八刹、十二景著称。自古就颇受僧侣隐士青睐,从隋唐至明清陆续修建了几十座寺庙。现公园内有八座古寺灵光寺、长安寺、三山庵、大悲寺、龙泉庙、香界寺、宝珠洞、证果寺“八大处”由此得名。八座古刹最早建于隋末唐初,历经宋、元、明、清历代修建而成。

其中灵光、长安、大悲、香界、证果五寺均为皇帝敕建。灵光寺辽招仙塔中曾供奉释迦牟尼佛牙舍利,年毁于八国联军炮火,建国后经周恩来总理批准新建佛牙舍利塔。

11、碧云寺

碧云寺位于香山东麓始建于元代至顺年间初名碧云之庵。明正德十一年扩建改庵为寺。清乾隆十三年在原来的基础上兴建了金刚宝座塔、罗汉堂等。新中国成立之时该寺殿早已破烂不堪年人民政府大力进行整修并重盖了孙中山纪念堂使寺内建筑焕然一新。

12、

天宁寺

天宁寺位于广安门外北滨河路建于辽代。天宁寺在北魏孝文帝时叫光林寺隋仁寿二年改名弘业寺唐代叫天王寺以后历代都进行改建和修缮寺的名称也更换了几次到了明永乐二年才改名为天宁寺。

13、红螺寺

红螺寺位于怀柔县城北7公里的红螺山之阳。寺西500米处曾有一泓泉水名曰"珍珠泉"。据传泉中有两只大螺蛳其色殷红每到夕阳西下螺蛳便吐出光焰红光熠熠百里可见。红螺山红螺寺便由此而得名。红螺死后葬于寺内并建两座宝塔以志纪念。

因为我不知道你是住哪里,离哪里近一些,你就自己选择看去什么地方吧,虽然你悬赏分等于0,对我们回答问题的不太诚心,呵呵,开个玩笑。祝你和你爱的人幸福快乐

一五寺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五寺搜狗五寺360五寺

二、太常寺是干嘛的

1,太常寺是秦汉时代的九卿系统的机关,而礼部是隋唐后的六部系统的机关,但是隋唐政治机构大改革后,原来的九卿系统并没有完全废除,所以有个就作为旧制度的残余留存下来,但是其大部分权力已经被六部代替,权限大副缩小,变成闲职,有的朝代则将其归口到各部管理,有点类似于现在我国那些归各部委对口管理的“总局”。

2,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隋书·百官志》“太常,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之属。’历代大体相同。

3,礼部中国古代官署。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明清发展为四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光绪三十二年,清政府宣布“仿行宪政”,将原设之太常寺并入礼部。

总体而言,隋唐以前,太常寺专职礼乐,其职能属于后来礼部的一部分礼部产生后,太常寺的职能淡化,但礼部职能不仅是礼仪祭祀,还有科举考试,与外藩交往等对外事宜,职能扩大。直到光绪时候,太常寺才归并礼部。

大致就是这些了

二太常寺是干嘛的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太常寺是干嘛的搜狗太常寺是干嘛的360太常寺是干嘛的

三、太常寺卿

先说说太常寺

太常寺属于五寺之一包括大理寺、太常寺、光禄寺、太仆寺、鸿胪寺

大理寺:相当于今天的法院,是全国最高上诉机关。与督察院、刑部构成了三法司。

太常寺:主管祭祀

光禄寺:主管宴享

太仆寺:管马

鸿胪寺:管招待外宾

太常寺:秦署奉常,汉改太常,掌宗庙礼仪,至北齐始有太常寺,清末废。

封建社会中掌管礼乐的最高行政机关,秦时称奉常。汉景帝六年公元前151年改称太常《汉书·百官公卿表》。汉以后改称太常寺、太常礼乐官等。《隋书·百官志》:“太常,掌陵庙群祀,礼乐仪制,天文术数衣冠之属。’历代大体相同。太常的主管官员称太常卿。太常卿下属职官与音乐密切相关的为太常博士,协律都尉校尉,太乐署的令、丞,以及汉以后建置的鼓吹署令、丞,清商署(部)的令或丞等。

与礼乐仪制有关的官员为太常博士,或称太乐祭酒、太乐博士。兼及乐制和历算的官员。视地位高低称协律都尉(校尉)、协律中郎将、协律郎、雅乐部、钟律令、钟律郎等。其中的协律都尉、钟律令常常就是太乐令。太常所属个署、局、部的分并关系,因朝代和主管。

太常寺卿少卿丞各一人博士四人主簿、协律郎、奉礼郎、太祝各一人卿掌礼乐、郊庙、社稷、坛壝、陵寝之事,少卿为之贰,丞参领之。礼之名有五:曰吉礼,曰宾礼,曰军礼,曰嘉礼,曰凶礼。皆掌其制度仪式。祭祀有大祠,有小祠。其牺牲、币玉、酒醴、荐献、器服各辨其等;掌乐律、乐舞、乐章以定宫架、特架之制,祭祀享则分乐而序之。凡亲祠及四孟月朝献景灵宫、郊祀告享太庙,掌赞相礼仪升降之节。岁时朝拜陵寝,则视法式辨具以授祠官。

凡祠事,差官、卜日、斋戒皆检举以闻。初献用执政官,则卿为终献用卿,则少卿为亚献;博士为终献;阙则以次互摄。郊祀已,颁御札则撰仪以进。宫架、鼓吹、警场,率前期按阅即习。馀祀及朝会、宴享、上寿、封册之仪物亦如之。若礼乐有所损益,及祀典、神祀、爵号与封袭、继嗣之事当考定者,拟上于礼部。凡太医之政令,以时颁行。

太常寺一般设有:卿一人,正三品;少卿二人,正四品上。掌礼乐、郊庙、社稷之事,总郊社、太乐、鼓吹、太医、太卜、廪牺、诸祠庙等署,少卿为之贰。凡大礼,则赞引;有司摄事,则为亚献;三公行园陵,则为副;大祭祀,省牲、器,则谒者为之导;小祀及公卿嘉礼,命谒者赞相。凡巡幸、出师、克获,皆择日告太庙。

凡藏大享之器服,有四院:一曰天府院,藏瑞应及伐国所获之宝,禘祫则陈于庙庭;二曰御衣院,藏天子祭服;三曰乐县院,藏六乐之器;四曰神厨院,藏御廪及诸器官奴婢。初,有衣冠署,令,正八品上;贞观元年,署废。高宗即位,改治礼郎曰奉礼郎,以避帝名;龙朔二年,改太常寺曰奉常寺,九寺卿皆曰正卿,少卿曰大夫。武后光宅元年,复改太常寺曰司常寺。

丞二人,从五品下。掌判寺事。凡享太庙,则修七祀于西门之内。主簿二人,从七品上。

博士四人,从七品上。掌辨五礼;按王公、三品以上功过善恶为之谥;大礼,则赞卿导引。

太祝六人,正九品上。掌出纳神主,祭祀则跪读祝文;卿省牲则循牲告充,牵以授太官。

奉礼郎二人,从九品上。掌君臣版位,以奉朝会、祭祀之礼。宗庙则设皇帝位于庭,九庙子孙列焉,昭、穆异位,去爵从齿。凡樽、彝、勺、幂、篚、坫、簠、簋、登,钘、笾、豆,皆辨其位。凡祭祀、朝会,在位拜跪之节,皆赞导之。公卿巡行诸陵,则主其威仪鼓吹,而相其礼。

协律郎二人,正八品上。掌和律吕。录事二人,从九品上;八寺录事品同。有礼院修撰、检讨官各一人,府十一人,史二十三人,谒者十人,赞引二十人,赞者四人,祝史六人,赞者十六人。太常寺、礼院礼生各三十五人,亭长八人,掌固十二人。

通判

唐末五代,藩镇武将专权,天下动乱不已,中央集权始终巩固不下来,宋初统治集团全力解决这个大问题,著名的“杯酒释兵权”故事,就是解除武将兵权的明智之举;武将解除兵权之后,则往往以朝臣身份出守州郡,官名为“权知军、州事”,“权”,有临时之意,意谓随时可以罢去,从名称上亦注意矫正藩镇的父死子继之锢弊。

同时,为了防止州郡官尾大不掉,又在州郡设通判,作为副职,与权知军、州事共同处理政事,其职责为:“凡兵民、钱谷、户口、赋役、狱讼听断之事,可否裁决,与守臣通签书施行。”通判还有一个职责:“所部官有善否及职事修废,得剌举以闻。”到了南宋,通判更可以直接向皇帝奏报州郡内的包括州郡官、县官在内的一切官员的情况,又见通判的兼有监察官性质。而通判级别则多数仅为从八品,与权知军、州事的二、三品相差悬殊,亦为大小相制之意。

这样看来,通判一职,既是州郡官的副职,而又起了汉代的监御史(监郡)和督邮(监县)的双重监察作用。有此一职,中央与州、县的关系,即如心之使臂、臂之使手,指挥自如了。由此,不但五代的藩镇武人专权、州郡成为独立王国的问题,能够较彻底解

三太常寺卿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太常寺卿搜狗太常寺卿360太常寺卿
更多关于五寺
更多相关:百度五寺搜狗五寺360五寺

Tags:上海餐饮

堆糖随机推荐

堆糖探索

网名:堆糖

职业:部落开发工程师

现居:互联网堆糖部落

站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