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堆糖网 > 科技 > 落伍者科技-不要做时代的落伍者

落伍者科技-不要做时代的落伍者

2020-08-10 09:38作者:堆糖网 191人阅读

简介一、落伍者科技 日本新科技战略:科学技术创造立国 来源: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网 战后日本的科技体制与教育模式具有非常适合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特征,对战后日本成为工业经济时代的

一、落伍者科技

日本新科技战略:科学技术创造立国

来源:广东高新技术产业网

战后日本的科技体制与教育模式具有非常适合于工业经济时代的特征,对战后日本成为工业经济时代的“成功者”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进入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连年出现“零增长”(不到1%),年度甚至出现了石油危机以来未曾有过的负增长。出现这一变化的根本原因在于,它作为旧时代———工业经济时代的良好适应者,却未能跟上已经到来的新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潮流。也许正是日本在工业经济时代“太成功了”,它的那套科技体制与教育模式“太适应”工业经济时代了,以至于新时代来临时,一时难以摆脱对旧体制旧模式的依恋。

年,日本政府提出“科学技术创造立国”的口号,强调日本要告别“模仿与改良的时代”,创造性地开发领先于世界的高技术。“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方针正是带着对“避免成为知识经济时代的落伍者”的强烈危机感,在新旧时代交替之际出台的。它以新时代的视角重新审视了日本科技体制与教育模式的另一个侧面,这个侧面在工业经济时代虽然时而也被提起,但人们总是不怎么拿它当回事。

相比而言,日本的科研支出太少,在全国科研经费中所占比重只有21%,远低于美、德、法的36%、37%、46%。研究人员的研究条件不如欧美:人均研究费只及美欧的2/3多一点,若以购买力平价计算,这个差距就更大;每位研究者的研究辅助人员只有0.13人(相当于8名研究者共用1名),而在欧洲主要国家每位研究者均配有1名以上研究辅助人员;国立研究所超过耐用年数的设备占全部设备的82%。

在创造新科学知识方面所作的国际贡献太少:整个科研中基础研究的比重只有14.5%(按研究经费计算);仅有5名科学家获诺贝尔奖,其中两名还是以其在国外的研究成果获奖的,而美、英、德国的诺贝尔奖获得者分别为175名、66名、61名。在应用研究方面真正比美国占优势的仅是生产、机械领域,其他如生命科学、物质材料、信息电子、海洋与地球科学、能源技术等均不如美国。

年底,日本因特网用户仅占全世界的8%,远低于美国的54%。高层次人才不足,年取得理科博士学位的只有600人,不及美国人的一个零头,在产业界工作的博士学位获得者只有人,只及美国14万人的5%。

针对上述问题,“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方针特别强调了要努力充实作为“全人类的宝贵资产”的科学技术知识;大力发挥研究人员的创造性;力求达到基础研究、应用研究、开发研究的均衡发展;积极推进产业、政府研究机构及大学的密切合作;切实加强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的相互结合。

日本“科学技术创造立国”方针得到了法制手段的有力支持。年制定了“科学技术基本法”,年又制定了“将年—年的科学技术政策具体化”的“科学技术基本计划”。这项计划规定把预算总额增加到17万亿日元(约多亿美元)。与此同时,日本政府提出了培养未来科技人才的方针,预计到年,日本科研人员将达到84.5万人,平均每万人中拥有65人,高于届时美国的45人。

除了确保、培养人才外,日本政府还决心为人才提供良好的研究条件,诸如为人才提供更多的发挥才能与参加交流的机会;加强研究设施建设与研究后勤保障;为每位研究者配备具有通信功能的计算机,并将国内主干网络的通信速度提高到与美国同等的水平;为每位研究者配备1名研究辅助人员(第一步先达到0.5名);开展“万名博士后支援计划”;振兴有关科学技术的学校教育与社会教育等等。

在改善科研者的研究条件与待遇的同时,也采取各种措施将竞争机制引入科研工作之中,以更好地激。

一落伍者科技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落伍者科技搜狗落伍者科技360落伍者科技

二、不要做时代的落伍者

这是宋代理学家朱熹的一首七绝。如果搁起题目,单看那四句诗,完全可以当做一首即景诗来欣赏

呈现在我们眼前的,是一潭清波碧水,映照着天空中飘游的云朵,灿烂的阳光,间或有飞鸟蛱蝶翩翩掠过,

有落花款款飞舞、、、、、真是一派生机盎然的图画!

那位留连忘返的诗人,欣然自语:为何会有如此这般澄澈如镜的山光水色呢?那是因为它的源头,有一

股源源不断的活水滚滚而来、、、、、、

然而,我们联系诗的题目来看,却明明是“观书有感”,而非即景之作!也就是说,诗人另有更深的寓意

在,有更广阔的思维空间

其一,“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里的“半亩方塘”,我们可以理解为人心,人的大脑。

也许,诗人要告诉我们的是,我们的大脑,我们思维的内心世界,在学习书本知识的同时,更要敞开胸怀,面

向大自然,去读“无字的书”,与“天光云影共徘徊”,接受层出不穷的新鲜事物,日新月异的新知识。惟有

如此,一个人才能保持“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永远生机勃勃,活到老学到老,才永远不会有

“江郎才尽”之憾!

其二,“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这里的“半亩方塘”,可以理解为“书本知识”。我们学

到的书本知识,必需放到现实社会实际,放到大自然中去,才能使“死”的书本知识学问,变为活的知识,活

的学问;才会使自己的知识,不断得到更新,不断得到“活水”的补充,才能不落后于人类的发展进步。

人类社会进步到今天,知识更新的周期越来越短。即使你是一个博士,一个大学问家,如果不学习新的知

识,不更新自己的知识体系,不接受来自外面的“活水”,同样会被淘汰,成为落伍者。

朱子“皓首穷经”,毕生孜孜于学问。他的这首诗,虽然只有短短的四句,却是一首内涵丰富的哲理诗。而

一首好的哲理诗,给人们的启示是多方面的,而这也正是其魅力所在;所谓“智者见智,仁者见仁”也。

昨夜江边春水生,艨艟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曰中流自在行。

宋代诗人作诗多议论,少形象,而朱熹这首《观书有感》(又名《泛舟》)却化议论为形象,启人思索,颇富韵味。

这首诗通过形象的比兴,寄托了一个深刻的哲理,读之见情趣,思之觉深邃。字面上,它描绘了两幅图景:一幅是,日行月转,地球上又一度春季到来,万物复苏,大地滋润。江上的水涨起来了,巨船大舰在江上飘行,轻快如水漂鸿毛一般。这一比喻把由于水深而大船行驶也显轻快,在江面上自由自在飘行的图景描画得清新可爱。另一幅是,冰冻山寒,江流缓细,多人推拉,一条小船也移动艰难。这两幅图,作者是采用逆转法粘合在一起的。四句短诗,颇显波澜,一比一衬,形象鲜明。

这首诗中,既有时令感,又有动态感,具有勃勃生气,显然不是抽象说理。然而它却确实蕴含哲理。细心的读者会在诗人留下的空白处展开丰富的联想。比如读书,现在拿起大部头著作越读越有味,可当初才识字,看一篇文章又是多么艰难。读书做学问,要日积月累,积聚雄厚的基础,才读得畅快,写得得心应手,才会感到其乐无穷的妙趣,这不正与江上泛舟同理吗?其实,不仅读书做学问如此,做任何事情,要想驾驭自如,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哪一样不需要不断地积累坚实的基础?

朱熹能写出这样的好诗,是同他的学问根底分不开的。他是位教育家、哲学家,他与程颢、程颐共创关于理气关系的客观唯心主义理学体系即“程

朱理学”。他勤奋好学,学问广博,在经学、史学、文学等方面均有建树。

《观书有感》就是出自他亲身体验得出的独特感受。

《观书有感》(其一) 朝代:南宋诗人: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 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 为有源头活水来。①方塘:方形的水塘,又称半亩塘。②渠:它。指方塘里的水。③清如许这样清澈。④为:因为。2这句是说天的光和云的影反映在塘水之中,不停地变动,犹如人在徘徊。⑤哪得:怎么会。 ⑥鉴:镜子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蓝天白云的影子倒映在吃面上,来回移动。

请问这池塘里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水从源头不断流来,从而成了活水。《观书有感》(其二) 朝代:南宋诗人:朱熹 昨夜江边春水生, 艨艟巨舰一毛轻。 向来枉费推移力, 此日中流自在行。(古文中,“艨艟”也可作“蒙冲”)昨天夜里江边涨起了阵阵春潮,巨舰大船轻盈得如同一片羽毛。向来行驶要白费很多推拉气力,今天却能在江水中央自在顺漂。

二不要做时代的落伍者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不要做时代的落伍者搜狗不要做时代的落伍者360不要做时代的落伍者

三、落伍者的意思

落伍者懒散的人(偏重“懒”的意思)

落伍士兵落后者(偏重“落后,被落下”的意思)

如果要表示被时代遗弃的意思,可以说:

这句话说明了失败之后仍不思进取的人永远只能原地踏步,无法向胜利迈进,无法得到胜利的回报。你如果只知道伤心流泪,就永远不能像一个成功者一样得到生活赐予你的“奖牌”(及意想不到的收获。)

三落伍者的意思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落伍者的意思搜狗落伍者的意思360落伍者的意思
更多关于落伍者科技
更多相关:百度落伍者科技搜狗落伍者科技360落伍者科技

Tags:新闻专业

堆糖随机推荐

堆糖探索

网名:堆糖

职业:部落开发工程师

现居:互联网堆糖部落

站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