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堆糖网 > 核心 > 阳陵虎符-阳陵虎符上的文字

阳陵虎符-阳陵虎符上的文字

2020-02-15 03:11作者:堆糖网 399人阅读

简介一、阳陵虎符 阳陵虎符,虎颈至胯间左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两行十二字,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 很多人都说,“阳陵为秦之郡名,即今陕西高陵县。此件铜质

一、阳陵虎符

阳陵虎符,虎颈至胯间左右各有错金篆书铭文两行十二字,书曰“甲兵之符,右才在皇帝,左才在阳陵”。

很多人都说,“阳陵为秦之郡名,即今陕西高陵县。此件铜质,为秦始皇授予驻守阳陵将领之虎符。”

但据我看来,秦朝四十余郡之中根本没有阳陵郡,高陵县在秦代由内史相当于京兆尹所辖,属于都城辖地,哪来的阳陵郡

而根据我不成熟的想法,秦阳陵是指秦庄襄王陵墓,属于芷阳县秦时。

秦朝的军队分三个部分,即京师兵、郡县兵、边防兵。中尉管辖的京都戍卫兵,成员是轮番服投的内史地区正卒,主要职责是保卫都城的安全。遇特殊情况,京师另设屯兵临时驻军,像蒙恬就一直驻于长城。郡县兵,指在当地轮流服一年兵役的正卒。由郡尉县尉管辖。

阳陵位于咸阳附近,而且地位比较特殊毕竟是始皇帝他老爹的陵墓,此处驻兵应该不属于郡县,而是属于京都戍卫兵的一部分,或者干脆就是守卫阳陵的特殊兵

所以我想,持有阳陵虎符的人应该不是人们普遍认为的阳陵郡守或者郡尉,因为京师不是普通郡县,尤其还是千古一帝他老子的陵墓附近,持阳陵虎符的官职有两种可能一种是应该归中尉管辖,应该是中尉手下的阳陵都尉二种就是属于守陵的特殊职能部队,这个官职应该是啥,就恕我才疏学浅了,不过,应该是宗室

一阳陵虎符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阳陵虎符搜狗阳陵虎符360阳陵虎符

二、阳陵虎符上的文字

不是◆虎符亦称兵符,因状若伏虎而名虎符。

◆它是古代帝王授予臣属兵权和调拨军队用的信物。用铜铸成虎形,背上铸有铭文,分为左右两半,左半发给地方官吏或统兵的将帅,右半留存在中央。调拨军队时,须由使臣持符验合,方能生效。

◆虎符盛行于战国、秦、汉。

◆与虎符性质相近的还有节、牌等

现存最早的虎形符节是战国时期的“辟大夫虎节”和“韩将庶虎节”,其形制、作用与虎符皆同,可视为虎符前身。使用虎符有严格的规定,专符专用,一地一符。

虎符要与诏书同时使用。节的使用没有地域限制。羽檄曾一度独立作为发兵信物,表示情况紧迫,请求援助的信物。西汉中央对地方控制力强,调兵权掌握在皇帝手中,东汉地方统兵权与调兵权逐渐合一,虎符发兵之制很大程度上被破坏,节不断流行起来。

错金阳陵虎符

秦代。身长89厘米。阳陵虎符有铭文“甲兵之符,右在皇帝,左在阳陵”,是秦始皇统一六国后颁发给阳陵驻守将领的虎符。12字铭文是先在虎身上镂刻阴文,再将金丝嵌入阴文之内,最后镂平打磨光亮,至今仍耀眼如新。铭文字体规整挺秀,刚劲有力。现藏于中国历史博物馆

杜虎符(战国·秦)

通高44厘米,通长95厘米年陕西省西安北沉村出土

符作虎走形,虎昂首,尾端卷曲,背面有凹槽,颈有一穿孔。身上有错金铭文九行四十字:“兵甲之符,右在君,左在杜,凡兴士被甲,用兵五十人以上,必会君符,乃敢行之。”

现藏陕西省博物馆

符节

"中国古代朝廷传达命令,征调兵将以及用于各种事务的一种凭证。用金、铜、玉、角、竹、木等不同原料制成。用时双方各执一半,合之以验真假,如兵符虎符等。

"战国时期除素称"符"。齐楚等国均称"节"。汉代虎符沿袭秦制,唐代改用鱼符,武周一度用龟符,二者皆可系佩,与牌无异,宋以后皆用牌。唐代鱼符不仅表示身份,亦有其使用范围。据《大唐六典》记载:太子用玉质鱼符、亲王用金质鱼符,官员用铜质鱼符。也有用于调动军旅,更易守长的以及用于标明宫员身份的随身鱼符。还有用于出人宫门、开关宫门的交鱼符、巡鱼符等。随身鱼符在当时很受重视,它是官员出人宫禁、防止伪诈的凭证。

唐永徽二年(651年)开始向五品以上的京官颁发,本人去职或亡殁,便须收缴、唐垂拱二年(686年)以后,地方的都督、刺史也可佩带。将鱼符袋饰以金银系于腰间,名鱼袋更成为宫员身份尊显的一种标志。北宋时期,封建制度日益完备,符牌作为严格、系统的识别标志融会到封建王朝的管理体系之中。明朝对官吏所佩带的腰牌亦有严格规定。《明史·舆服志》载:"武臣悬带金牌"。"指挥佩金牌,双云龙、双虎符。

千户佩镀金银牌,独云龙、独虎符。百户素云银牌符"、"皇城九门守卫军与围子手,各领勇字号铜牌"。《会典》又载;"文武宫出入禁门带牙牌,有执事、供事、朝参之别。执事、供事者,皆届而领,如期而缴。帷朝参牙牌,得朝夕悬之"。"凡文武朝参宫,锦衣卫当驾宫,亦领牙牌,以防奸伪。洪武十一年始也、其制,以象牙为之,刻官职于上。不佩则门者却之,私相借者论如律"。

"牙牌字号,公、侯、伯以助字,驸马都附以亲字、文官以文字、武官以武字、教坊宫以乐字、入内宫以宫字"。真可谓侯门似海,大内森严,"无牌不许擅人",宫廷门卫认牌不认人。中国近代著名考古、金石学家罗振玉著《历代符牌图录》不仅收录了"宋资政殿范仲淹牌",也为符牌的起源提供了诸多实物依据,如:明代"锦衣卫朝参官牙牌"上刻"朝参官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与者罪同"与"出京不用"字样。

以后清代,腰牌的作用已到了巨细的程度,如同治二年(年)制造,内务府颁发的第号腰牌,不仅用途为内务府堂上,且使用者姓名、年龄、面部特征都制于牌上。

二阳陵虎符上的文字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阳陵虎符上的文字搜狗阳陵虎符上的文字360阳陵虎符上的文字

三、阳陵虎符的故事

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礼记·大学》

原文是“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心正而后身修,身修而后家齐,家齐而后国治,国治而后天下平。”大意是说古代那些要使美德彰明于天下的人,要先治理好他的国家要治理好国家的人,要先整顿好自己的家要整顿好家的人,要先进行自我修养要进行自我修养的人,要先端正他的思想……思想端正了,然后自我修养完善自我修养完善了,然后家庭整顿有序家庭整顿好了,然后国家安定繁荣国家安定繁荣了,然后天下平定。

这是儒家思想传统中知识分子尊崇的信条。以自我完善为基础,通过治理家庭,直到平定天下,是几千年来无数知识者的最高理想。然而实际上,成功的机会少,失望的时候多,于是又出现了“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人生理想与“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积极而达观的态度相互结合补充,几千年中影响始终不衰。

三阳陵虎符的故事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阳陵虎符的故事搜狗阳陵虎符的故事360阳陵虎符的故事
更多关于阳陵虎符
更多相关:百度阳陵虎符搜狗阳陵虎符360阳陵虎符

Tags:和光同尘

堆糖随机推荐

堆糖探索

网名:堆糖

职业:部落开发工程师

现居:互联网堆糖部落

站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