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堆糖网 > 核心 > 小行星带-柯伊伯带

小行星带-柯伊伯带

2020-08-13 14:01作者:堆糖网 314人阅读

简介一、小行星带 在太阳系中,除了九大行星以外,在红色的火星和巨大的木星轨道之间,还有成千上万颗肉眼看不见的小天体,沿着椭圆轨道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与九大行星相比,它们

一、小行星带

在太阳系中,除了九大行星以外,在红色的火星和巨大的木星轨道之间,还有成千上万颗肉眼看不见的小天体,沿着椭圆轨道不停地围绕太阳公转。与九大行星相比,它们好像微不足道的碎石头。这些小天体就是太阳系中的小行星。

大多数小行星的体积都很小,是些形状不规则的石块。最早发现的“谷神星”、“智神星”、“婚神星”和“灶神星”是小行星中最大的四颗。其中“谷神星”直径约为千米,位居老大,老四“婚神星”直径约200千米。除去这“四大金刚”外,其余的小行星就更小了,最小的直径还不足1千米。

自从年发现第一颗小行星,到20世纪90年代末,已登记在册和编了号的小行星已超过颗。据统计,小行星的总数当在50万颗左右。它们中的绝大多数分布在火星和木星轨道之间,与太阳的距离约206-365的天文单位。这部分区域被称为小行星带。

至于小行星带形成的原因,迄今还没有公认的定论。有一种叫“爆炸说”的理论认为:小行星带内原先有一颗与地球、火星不相上下的大行星,后来由于某种现在尚不清楚的原因,这颗大行星发生了爆炸,炸裂的碎片就成了现在的小行星。此外,还有所谓的碰撞说等等。这些假说都从某些方面假说了小行星的起源,但又都存在许多问题难以自圆其说。现在,越来越多的天文学家认为,小行星记载着太阳系行星形成初期的信息,小行星的起源是太阳系起源问题中不可分割的一环。

一小行星带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小行星带搜狗小行星带360小行星带

二、柯伊伯带

柯伊伯带天体

在内太阳系有四颗所谓的近地行星,火星处于最外层。再往外是由气体和冰构成的超大行星。再往外,才是埋没在大群小行星和彗星之中的由冰和岩石构成的冥王星。

50年前,一位名叫吉纳德·柯伊伯的科学家首先提出在海王星轨道外存在一个小行星带,其中的星体被称为KBO(。年,人类发现了第一个KBO;今天,我们知道KBO地带有大约10万颗直径超过100公里的星体。以后,天文学界就以纳德·柯伊伯名字命名此小行星带。

柯伊伯带天体,是太阳系形成时遗留下来的一些团块。在45亿年前,有许多这样的团块在更接近太阳的地方绕着太阳转动,它们互相碰撞,有的就结合在一起,形成地球和其他类地行星,以及气体巨行星的固体核。在远离太阳的地方,那里的团块处在深度的冰冻之中,就一直原样保存了下来。柯伊伯带天体也许就是这样的一些遗留物,它们在太阳系刚开始形成的时候就已经在那里了。

二柯伊伯带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柯伊伯带搜狗柯伊伯带360柯伊伯带

三、八大行星小行星带

水星最接近太阳,是太阳系中第二小行星。

行星直径千米

金星是离太阳第二近,太阳系中第六大行星。

行星直径千米

地球是距太阳第三颗,也是第五大行星:

行星直径千米

火星为距太阳第四远,也是太阳系中第七大行星:

行星直径千米

木星是离太阳第五颗行星,而且是最大的一颗,比所有其他的行星的合质量大2倍

行星直径千米赤道

土星是离太阳第六远的行星,也是八大行星中第二大的行星:

直径千米赤道

天王星是太阳系中离太阳第七远行星,从直径来看,是太阳系中第三大行星

行星直径千米(赤道)

海王星是环绕太阳运行的第八颗行星,也是太阳系中第四大天体(直径上)。

行星直径千米(赤道)

三八大行星小行星带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八大行星小行星带搜狗八大行星小行星带360八大行星小行星带
更多关于小行星带
更多相关:百度小行星带搜狗小行星带360小行星带

Tags:千叶的海

堆糖随机推荐

堆糖探索

网名:堆糖

职业:部落开发工程师

现居:互联网堆糖部落

站点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