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堆糖网 > 核心 > 灭人欲-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

灭人欲-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

2020-01-26 09:00作者:堆糖网 231人阅读

简介一、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但这句名言并非由朱熹发明。 长期以来“存天理、灭人欲”一直被当作朱熹的发明而流传。 事实上这一概念在《礼记·

一、灭人欲

“存天理灭人欲”是朱熹理学思想的重要观点之一,但这句名言并非由朱熹发明。

长期以来“存天理、灭人欲”一直被当作朱熹的发明而流传。

事实上这一概念在《礼记·乐记》中已经出现其中说道“人化物也者灭天理而穷人欲者也。于是有悖逆诈伪之心有淫泆作乱之事。”这里所谓“灭天理而穷人欲者”就是指泯灭天理而为所欲为者。

二程说“人心私欲故危殆。道心天理故精微。灭私欲则天理明矣。”这里所谓“灭私欲则天理明”就是要“存天理、灭人欲”。

后来朱熹说“孔子所谓‘克己复礼’《中庸》所谓‘致中和’‘尊德性’‘道问学’《大学》所谓‘明明德’《书》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圣贤千言万语只是教人明天理、灭人欲。”

朱熹说“圣人千言万语只是教人存天理,灭人欲”,“学者须是革尽人欲,复尽天理,方始为学”《朱子语类》卷四当然,他说的只是他自己的意见,其当世、后世之人应有自己的观点,不能由其禁锢思辨精神之缺少,误人误国其惨矣。

后世人评判宋明理学时,多言“存天理,灭人欲”禁锢了人的自由等。朱熹在《朱子语类》中说“去其气质之偏,物欲之蔽,以复其性,以尽其伦。”卷七简单的说,朱熹主张的是明理见性,人为自己的私欲所蒙蔽,所以看不到自己的真实面貌,所以不能体悟到天地之理,要想体验到、找到万事万物的共同之理,就要除去人的私欲。

孟子提出了“尽心”、“存心”、“养心”之学,“尽心”就是要在认识上达到自我超越,“知性知天”“存心”也便是“养心”,即是养性知天,所以孟子说“养心莫善于寡欲。”《孟子·尽心下》孔子说“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论语·阳货》孔子的意思是人有不同,但初始共同的地方很多,但是由于习染性情就变的很复杂多样了,孟子在这个问题上认为人的“真我”是一样的,为什么不同哪主要是因为人的私欲,所以他提倡要超越“自我”,实现“真我”,这也就是他发挥孔子思想的一个方面,也是他给宋明理学家留下一个可以发挥的地方。程颢提出了“存天理,去人欲”的思想,他和朱熹一样是从“理”上来的。

一灭人欲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灭人欲搜狗灭人欲360灭人欲

二、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存天理,灭人欲”作为朱熹的代表思想,一直被后人所诟病,被斥为“扼杀人性”。这对朱熹来讲,其实是不公平的。在大力提倡发扬传统优秀文化的今天,我们很有必要对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进行新的研究和评判。

朱子理学

“灭人欲”是有条件的。朱熹认为:“人心有私欲,所以危殆”;“道心是天理,所以精微”,因此提出“遏人欲而存天理”主张。这说明“遏人欲”与“存天理”是相互联系的,“遏人欲”以“存天理”为条件,并不是无条件的。朱熹著述中“灭人欲”与“遏人欲”并用,“灭”字,以文言文含义,并不一定作

“消灭”之解,而是“遏制”之意。就是在“天理”面前,不能让“人欲”横流。可见,“灭人欲”,是有标准的。实际上,任何国家、任何时候都有一个人与自然、人与社会关系的问题。人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是社会中的人,假如受利益驱动,不顾自然生态平衡,无视社会群体的利益,做出破坏之事来,显然是一种非道德的行为。这种欲望自然属于“灭”的之列。如果任其为所欲为,就无

“天理”可言。显然,“存天理,灭人欲”是平衡人与自然关系的需要,是协调人与人、人与社会关系的需要。

朱子理学中“天理”

、“人欲”有着规范内涵。朱熹曰:“天有春夏秋冬,地有金木水火,人有仁义礼智,皆以四者相为用也。”把人的伦理价值放在以非人类的自然界为背景,把社会伦理道德与自然界融为一体。认为

“天理”包含道理、规律、秩序、准则,既是天之大理,又是物之小理,是事物本来之规律,也是社会之秩序。而“人欲”是指人类本性中带有贪婪、自私、虚伪等恶念,即非正当之欲。人是从丛林中走出来的,有时免不了还有动物性甚至

“兽性”,这就是朱熹所要“灭“的有违真、善、美的“人欲”。清代学者戴震说,朱子理学把饮食男女、衣食住行、喜怒哀乐等本性欲望,都归入要‘革尽’的‘人欲’之中。这显然是误读或曲解。

朱子理学“存理灭欲”属心性修炼范畴。在朱熹看来,

“存天理”就是存善,“灭人欲”就是去恶。通俗地说,就是要遏制个人欲望的无限膨胀,遵循社会伦理道德。“存理灭欲”不是单纯地通过外在力量,而是注重个人道德修养,达到“自然纯成”。朱熹的学说劝勉士人修身养性,“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其实,人活着就是修行,只是不同社会制度有不同标准而已。以今天观点看来,“存天理,灭人欲”在客观上是维护了封建社会的秩序,这是历史的局限。但若因此全盘否定它在社会发展中的作用,就不是对待历史文化遗产的科学态度。

二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搜狗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360对存天理灭人欲的理解

三、存天理灭人欲的实质

“存天理,灭人欲”属于心性修炼。“天理”是公,是大善,是人的仁爱之心。“人欲”是私,是小恶,是人的自私之情。“存天理”就是存善,追寻天理,循道而行。“灭人欲”就是去恶,克己省身,修身养性。简单的说,“存天理”就是向善,“灭人欲”就是去恶。通俗的理解朱熹的“存天理、灭人欲”就是要防范个人欲望的过度膨胀,追寻维护社会、道德、政风和民风的和谐与美好。

三存天理灭人欲的实质

以上数据内容来源于:百度存天理灭人欲的实质搜狗存天理灭人欲的实质360存天理灭人欲的实质
更多关于灭人欲
更多相关:百度灭人欲搜狗灭人欲360灭人欲

Tags:希腊神话中的女神

堆糖随机推荐

堆糖探索

网名:堆糖

职业:部落开发工程师

现居:互联网堆糖部落

站点探索